政府相關淨零碳排資源 2022-05-19
環保署今(19日)公布新版「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除了大型排放源,中小企業也能適用。企業只要界定出排放源、利用線上計算工具輸入使用量,即可自行處理碳盤查工作。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建議,每年盤查一次,確認減碳進度,「跟健康檢查一樣」。
不再限定「碳排大戶」 估10幾萬家中小企業有盤查需求
現行《溫管法》規定,每年應進行排放量盤查的排放源目前共287家,包含發電業、鋼鐵業、石油煉製業、水泥業、半導體業等行業別,或是年排放量超過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公噸CO2e)的其他業別。
環保署今(19日)公布新版「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除了既有公告應盤查登錄的大排放源,針對國內不少有碳盤查需求的中小企業也提出盤查作業指引。環保署氣候變遷辦公室主任蔡玲儀解釋,環保署原本的指引,是給大型排放源的盤點參考,一般中小企業不見得可以使用。
蔡玲儀表示,國內碳排放有51%來自製造部門,10%來自服務業。根據經濟部資料,國內中小企業約有150幾萬家,其中約有15萬家中小製造業、70萬家中小零售業,經濟部估算,國內約有10幾萬家中小企業有碳盤查需求。
準備好收據 三個步驟輕鬆計算排放量
根據盤查指引,企業進行碳盤查前要先設定邊界,確認盤查的範圍,可以是整個企業集團、單一子公司、某一處辦公大樓,或是特定的製程或產品。
再進行排放源鑑別,以直接排放、外購電力排放兩大範疇為主。以中小型製造業來說,主要的排放源為設備使用電力,也有部分排放源來自發電機、鍋爐等燃燒天然氣、汽柴油或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冷藏或空調設備的冷媒等。
前置工作準備完成即可進入計算環節,企業可以使用環保署的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中小企業處的碳排估算工具或工業局的碳盤查計算器等工具,環保署強調,這些工具的計算結果都一樣,可自行選用。
企業要先蒐集各類排放源整年使用量數據,如瓦斯、天然氣等採購收據、冷媒年度填充量,以及電費收據等,將實際使用量套入計算工具,即可輕鬆得出排放量。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