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
為了達到巴黎協定目標,於2100年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2℃之內,全球已有許多國家/州/城市/企業紛紛提出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承諾,意旨透過各部門別減少或停止碳排,扣除經認證的溫室氣體移除量(碳匯量)之淨值為零。
淨零排放涵蓋所有的溫室氣體,但某些非碳溫室氣體排放源(肥料、畜牧、冷卻用含氟氣體)幾乎是無法減排的,其數量若無法透過增加自然碳匯或強化既有自然碳匯來中和,工業導向的負碳排技術仍屬必要。這包括生質能搭配碳捕捉、直接空氣碳捕捉、或以二氧化碳製成綠色碳氫化合物等措施。
根據英國能源與氣候情報部《Energy &a
2021《倫敦宣言》(國際驗證機構聯合)
2021《倫敦宣言》由BSI 牽頭並經ISO 成員批准。該宣言承諾,將確保全球標準支持氣候行動,推進國際倡議,從而實現全球氣候目標。
最近的研究表明,全球僅不到四分之一的大型企業有望實現基本的氣候變化目標,而歐洲將推遲21 年才能實現其2030 年氣候目標。《倫敦宣言》承諾,簽署方將在製訂所有新標準時融入關鍵的氣候因素。對全部現有標準,將在標準修訂時追加氣候方面的要求,這將是規模空前的變革。
除了承諾ISO 將與所有成員、利益相關方及合作夥伴一道,在製定新標準、修訂現有標準時充分考慮氣候科學外,《倫敦宣言》還約定,在製定所有國際標準和出版物時
碳中和
隨著全球暖化衝擊日益嚴重,國際上開始掀起碳中和的熱潮,亦即事前做好碳管理計畫,力行節能減碳,最後再以取得外部減量額度的方式來抵換剩餘排放量,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沒有淨增加。
為追求國家的永續發展,行政院於97年6月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除訂定「節能減碳目標」外,更進一步要求政策規劃應具有「碳中和(Carbon Neutral)」概念。亦即相關政策須有碳管理的概念,先盤查量化碳足跡,再儘可能減少碳足跡,進而達成碳中和的目標。
由於國際上對於如何實施碳中和的程序與步驟,缺乏公
碳關稅
2018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C報告》(Global Warming of 1.5°C)中,指出地球表面溫度升幅必須控制在1.5°C以內,才能避免不可逆轉的極端風險,為達成此目標,全球須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為了因應日趨嚴峻的升溫與碳排限制,各國家和地區勢必要合作採行有效的減碳政策與研發突破性新科技。截至2021年7月,已有130餘國宣布或正在考慮該國的2050年溫室氣體或二氧化碳減量目標為淨零排放量。
通
碳足跡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 IPCC)自1990年至2007年陸續公佈四份氣候變遷之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研究氣候變遷對全球之衝擊。根據IPCC 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顯示人類活動造成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物(PFCs)等溫室氣體排放並累積在大氣層中,使得全球溫度不斷升高,造成全球暖化而導致氣候變遷、氣候異常及海平面上升等現象。
為了減緩全球暖化對環境造成之衝擊,國際間紛紛開始採取碳管理行動及訂定相關標準,針對溫室
全球回收標準GRS
全球回收標準(GRS)是由管制聯盟(CU)原創於2008 年,並於2011年1月1日起將所有權轉移給紡織交易協會。此標準適用於希望擁有描述再生原料在其最終產品中含量聲明的公司。GRS 標準基於對受驗證成品的追蹤與追溯的原則,同時包含了各行業均適用的環境和社會責任相關要求。
隨著標準的發展或將選擇引入交易證書系統,能為產業供應鏈提供較好的監視和控制機制,進而確保受驗證產品的完整性。全球回收標準是為加入GRS 驗證體系的申請者而設計的,申請者可以是交易和/或生產回收品(成品或者半成品),並準備加入GRS 驗證體系的公司。驗證產品範圍不僅僅局限於紡織品,如果該公司將成品的生產全部或者部分外包,
水足跡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劇烈,這幾年來國際上對於溫室氣體議題的關注,討論的可謂是相當熱烈。不過也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導致於現今國際上的某些區域及國家,水資源也是日益短缺。而「水資源」對目前的生態系統與人類經濟社會系統發展卻是不可缺少的資源要素,因此如果產品生產活動對水資源的使用狀況,可通過水足跡盤查來定量分析與認識的話,將可讓水資源利用更加的有效率。
水足跡能夠顯示出人類生活與生產所消費物品和服務所消耗的水資源總量。水足跡盤查的三個主要組成中,綠水足跡和藍水足跡主要衡量水資源的消耗和利用情況,而灰水足跡是從水質角度評估我們對水環境污染的情況。水足跡主要是綜合考量水資源利用的三種途徑&mdas
SCS回收材料驗證
SCS是全名為全球科學驗證服務公司(Science Certified System Global Services)之簡稱,為一環境永續稽核、檢測、與標準開發的獨立第三方機構,提供驗證標章範圍,涵蓋林業、氣候變遷、漁產、農業、食品安全、食品標章、環保宣告等。其中「SCS回收材料成分驗證(SCS Certified Recycled Content)」主要是評估消費前或消費後廢棄物為原料的產品。SCS驗證體系可計算出產品中的回收材料成分百分比作為準確的市場宣告。
SCS再生材料成分驗證,自1990年以來提供製造商宣告捍衛自然資源的材料成分證明,主要目標客戶是產品製造
藍天使(BLUE ANGEL)
1978 年成立的藍天使標章是德國的環保標章,是世界第一個,也是最知名的環保標章之一。藍天使標章所有權屬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能安全部所有,並由聯邦環境署與產品品質保證與標章驗證機構(RAL)負責計畫執行;環保標章委員會(Environmental Label Jury)制定產品規格標準並決定標章之頒發與否。
近年來德國藍天使標章積極推展國際合作,與中國和日本環保標章執行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同意書,相互承認環保標章,同時可擴大標籤使用量與提高國際知名度。環保產業與藍天使標章之關連性,主要是要掌握藍天使標章對再生材料使用之規定。
適用產品
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RSB)
RSB標準驗證為生質材料之相關驗證,包括生物性原料、生物質衍生材料及任何先進之生質燃料及其完整之供應鏈和新技術。為一全球性驗證,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 WWF)、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及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NRDC)等組織認同,亦為歐盟、北美及其他地方監管機構廣泛認可,允許RSB驗證之生物材料進入市場。
規範內容
搖籃到搖籃認證Cradle to Cradle
搖籃到搖籃認證是循環經濟的產品認證,原文名為「Cradle to Cradle」認證,或可簡稱為C2C認證。C2C認證是一個國際認可的環境與永續認證,它將環境保護、資源永續循環利用及社會關懷等思維,納入認證的評分標準之中,鼓勵產品從設計製造階段,就積極思考如何讓產品在使用前、使用時、使用後都對人類和自然環境帶來正向影響。
規範內容
驗證標準包含5大面向:
材料健康性
材料循環再利用性
再生能源使用與碳管理
水資源管理
企業社會公平性
適用產品
本認證制度適用於各式「產品」,包含原材料、半成品、終端產品等。
EPD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
第三類環境宣告是因應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等議題所延伸出來的,基於產品生命週期之特性,依據ISO 14025標準(產品環境標誌與宣告)提供消費者量化且可比較之環境績效結果。主要是針對產品/服務生命週期各階段對環境的衝擊,以科學量化的方式完整詳細地揭露,從產品原料開採、製造、運輸、使用、棄置等階段,逐一精算出如破壞臭氧層、酸雨、優氧化、氣候變遷等項目的影響數值,且須經由第三方獨立公正單位驗證,而下游採購者可依據該公司的「第三類產品環境宣告」選擇是否購買其產品。
規範內容
ISO 14025標準(產品環境標誌與宣告)
適用產品
申請EPD之產品,
Global Green Tag
GreenTag為全球領先之第一類產品環保驗證之一,適用於全球,亦為全球最大產品永續性驗證體系,以第三方環保驗證針對產品進行驗證。GreenTag於2015年被澳洲評為百大最值得信賴的品牌之一,亦為被澳洲公平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美國專利及商標局、加拿大知識產權部門核准之驗證標章。
規範內容
外部驗證符合ISO 14024(第一類環保標章)及ISO 14025(產品第三類環境宣告)
外部通過ISO 9001品質管理驗證
ISO 17065 產品驗證機構驗證規範
符合ISO 14040及ISO 14044的生命週期評估(LCA)
I
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ISCC
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ISCC(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 Carbon Certification) 是一個獨立多利益相關組織 ,其為原材料和產品的永續性、供應鏈的可追溯性以及確定溫室氣體排放和減排量提供了一個全球適用的驗證體系。為德國政府資助成立之驗證單位,以歐盟再生能源指令 (RED) (EU-RL 2009/28/EC)及德國生質燃料永續發展條例為依據,授權成立生質物與生質燃料的國際永續發展與碳驗證,藉由通過驗證取得驗證標籤,以分別市場上生質燃料之永續性。驗證範圍包含各類生質能源,不論廠商是否於歐盟境內皆可申請。
&nb
UL 3600循環係數認證
優力國際安全認證(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於2018年3月推出「循環經濟係數認證計畫(Circularity Facts Program)」,整合UL既有永續評估體系,針對產品、工廠及企業等三個面向的循環性與永續性進行定量評估,評估結果將編製成循環係數報告,而此動態式的模組化報告,將隨企業循環經濟作為不斷發展與更新。
而UL更於2018年9月推出「UL 3600循環係數認證」標準,係首個可全面性評估企業物料循環度的標準,亦是「循環經濟係數認證計畫」的基礎。UL 3600所包含之評估項目摘錄可見下表,標準對於產品面向之要求,主要為材料含量、配方或組成,以
EKOenergy生態標籤
EKOenergy是能源(再生電力、再生氣體、熱能等)的國際非營利性生態標籤。除了再生能源外,帶有EKOenergy標籤的能源還符合其他永續發展標準,並為與能源貧困作鬥爭的項目提供資金。透過此種方式,EKOenergy生態標籤為再生能源證書(如原產地保證(GOs),REC和I-REC)帶來了額外的好處。
EKOenergy生態標籤的能源是100%可再生的,且還遠遠超過此。該生態標籤證明,所消耗的能量符合由非政府環境組織網絡設定的額外質量標準。使用生態標籤還可以幫助消費者透過氣候與環境基金做出具體的額外影響。
EKOenergy是由歐洲非政府環
TÜV德國萊因綠色產品標誌
德國萊因集團(TÜV rheinland group)為享譽國際之第三方驗驗證機構,該集團之服務範圍遍佈全球69個國家,並提供32個產業類別領域之各項測試評估及驗證服務,包括工業及基礎建設、交通運輸、紡織業、玩具家具及耐用品、運動休閒產品、化學產品、輕機械及五金產品服務、IT通訊和娛樂電子、電子電氣產品、貿易與零售商服務、醫療器材、太陽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商用與工業產品、生命科學...等。
德國萊因TÜV綠色產品標誌為自願性驗證標誌,旨在針對消費產品及其對環境的影響做自律性規範。針對不同產品,該公司結合各種相關驗證要求及標準,對通過測試的產品給予綠色産品標誌,協助產品在
塑膠足跡
塑膠發明至今已超過百年,其具有質輕、堅固、絕緣等優點,廣泛應用在包裝、建材、3C、機器零件等民生與國防領域,成為支援產業關鍵或周邊零組件重要材料。現今,塑膠材料在各種科技產品如醫療器材、綠色能源等產業應用重要性與日俱增,更讓塑膠之使用量日益增加。
依據UNU(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於2010年所做的研究資料顯示,每年約有7%的全球石油產量是被用來生產塑膠原料,而生產這些塑膠原料的石油耗用量,卻比整個非洲大陸的使用量還多!
更加嚴重的是廢棄後塑膠製品所產生的問題,一方面是經過掩埋及焚化後產生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則是沒有經過處理或是回收的塑膠垃圾,對於海洋生